其他
独家盘点:16年来88家“全国文化企业30强”
第4233期三川汇文化产业
点上方蓝字「三川汇文化产业」关注并星标
近期,在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向社会联合发布了2024年“全国文化企业30强”和“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名单(速看!2024全国文化企业30强、成长性30强名单发布 )。这项评选活动自2008年首次启动以来,截至目前已经连续举办了16届,全国共有88家文化企业获得此殊荣,既展示了我国文化企业卓越市场表现力,也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
作者 | 无花果(三川汇文化产业作者、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研究员)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三川汇文化产业(ID:schwhcy)
文化企业在国家经济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更是中华文化精髓的传播者。自2008年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携手发布首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这项活动已经持续了16个年头,有效地展示了中国文化企业的强大实力和发展趋势。迄今为止,已有88家文化企业荣登“全国文化企业30强”榜单,共有107家企业获得了“30强”提名。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主办方除了发布“2024·全国文化企业30强”(以下简称“30强”)名单外,还创造性地将往年的“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企业”更名为“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以下简称“成长性30强”),并发布了首届“成长性30强”名单。那么,本届及往届入选的文化企业都有哪些?它们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表现如何?又是什么因素促使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第十六届“30强”榜单剖析
三川汇文化产业(ID:schwhcy)梳理本届“30强”榜单量注意到,在2023年充满挑战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中国文化企业主动践行新发展理念并服务于新发展格局,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市场规模、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也从侧面揭示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趋势和不均衡等问题,并为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一)从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呈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按本届“30强”文化企业地域分布统计(具体数据见下表),东部地区以集聚23家企业(包括5家驻京中央文化企业)遥遥领先,中部地区有6家企业上榜,而西部地区仅有一家企业,东北地区则未有企业进入此榜单。由此可见,东部地区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中部地区数量明显高于西部地区,整体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发展格局。
从各省市的具体数量分析,本届“30强”共有13个省市所属企业入选。其中,北京市以10家企业位居全国之首,占据了“30强”总数的三分之一;浙江省紧随其后,共有4家企业入选;广东省则以3家企业位居第三。此外,上海、江苏和湖南各有2家企业上榜,河北、山东、江西、湖北、安徽、河南和四川等7个省份各有1家企业,进一步证实了东部和中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上的优势。
(二)从涉及行业分类情况看,新兴文化企业大幅增加。纵观本届“30强”文化企业名单,不仅囊括了出版发行和广播影视等传统强势领域的支柱文化企业,还大幅增加了文化科技、文旅融合以及新媒体等新兴领域的骨干企业。其中,文化科技(互联网文化)企业比上届增加了3家。这一变化清晰地表明,在科技全面赋能文化产业的背景下,新兴文化企业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催生了文化供给与消费模式的新一轮变革。
例如,在文化科技领域,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微博)等网络平台企业首次跻身“30强”,不仅标志着文化与科技融合新趋势,也预示着这一领域未来发展潜力。同时,上海东方明珠新媒体和广东南方新媒体等企业通过打造沉浸式文旅消费场景,在满足高品质体验需求的同时,为企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和增长点。
(三)从主营收入核心指标看,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本届“30强”文化企业交出了亮眼而厚重的成绩单。截至2023年底,本届“30强”企业合计净资产5173亿元,合计主营业务收入5026亿元,合计净利润445亿元。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届“30强”文化企业年合计净利润较上届增加了30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09%,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彰显中国文化产业“第一方阵”的强劲实力和市场规模。
据三川汇文化产业(ID:schwhcy)详细统计(数据见下表),按年度主营业务收入进行划分,本届“30强”企业中年收入超过500亿元的企业有3家,位次分别是北京快手科技、保利文化和北京蓝色光标,包揽本届榜单的前三甲。此外,年收入超过200亿元的企业有2家,依次是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和北京爱奇艺;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5家,包括安徽新华发行、广东省出版、芒果超媒、湖南出版和江苏凤凰出版传媒。
在净利润方面(数据见下表),本届“30强”文化企业中,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企业多达16家。其中,超过50亿元的有1家,即北京快手科技(64亿元);超过30亿元的有2家,分别是芒果超媒和中国教育出版;超过20亿元的有4家,包括江苏、江西、山东和湖南4家出版集团。此外,超过10亿元的有9家,分别是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完美世界、北京爱奇艺以及浙江、四川、河南、广东、河北和湖北等6家出版传媒集团。
(四)从“30强”入选次数看,头部企业地位作用持续增强。深入分析本届“30强”企业名单,既有每届都上榜的“大满贯”,也有不少“新面孔”。据三川汇文化产业(ID:schwhcy)统计(数据见下表),本届“30强”企业中,有7家企业连续16届霸榜,2家企业连续15届蝉联,5家企业连续13届保持高位,还有6家企业连续或累计10次以上出现在榜单上。
以连续16届入选的中国出版为例,该公司在2023年末的图书零售市场实洋占有率达到7.58%,动销品种超过10万种,实现营业收入62.98亿元,同比增长2.55%;净利润达到9.67亿元,同比增长48.67%。同样,连续16届入选的中国电影在2023年主导或参与出品的影片达到37部,累计票房高达268.89亿元;发行影片570部,实现票房413.97亿元。
老将不衰,新秀崛起。本届“30强”中也涌现出不少新兴力量,如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这些平台型企业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方面表现突出。特别是北京快手科技堪称“上榜出道即巅峰”,其2023年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93亿元,净利润64亿元,净资产491亿元,这三项核心指标均位列本届“30强”之首。
二、“成长性30强”绽放光彩
自2015年第七届起,为推动具有成长性和创新性的文化企业的发展,主办方专门设置了“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企业”名单,每届提名20家发展潜力突出的文化企业作为“第二梯队”重点培育。截至2023年第十五届时,历经九届共有107家文化企业获此殊荣。其中,超过45%的企业已成功晋级“全国文化企业30强”,其中包括科大讯飞、华强方特、宋城演艺等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迈入2024年,主办方继续发布“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的同时,对原有的“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企业”进行了重大调整,将其重新命名为“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并首次公布了这一新名单。此次变革,不仅体现了对新兴文化企业成长潜力的深切关注,更是对当前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新兴业态及创新模式的响应和支持,为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一)从首届“成长性30强”企业分布看,这30家企业遍布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了超过半数的省级行政区。其中,北京市的企业多达7家(含3家驻京央企),位居榜首;上海市紧随其后,有4家文化科技型企业入选;江苏、浙江、福建和湖北各占2席,并列第三。此外,天津、河北、湖南、河南、内蒙古、辽宁、广东、重庆、四川、陕西和云南等11个省份各有1家企业上榜。与“30强”企业分布相比较,区域总体上发展较为均衡。
(二)从首届“成长性30强”行业分布看,文化科技领域的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特别是互联网文化、装备制造和融媒体科技等行业比重较大。其中,互联网文化及相关企业多达9家,占总数的30%;广电传媒、报业传媒和影视制作(发行)类企业各有2家,各自占比6.67%。此外,数字文化、文旅演艺、数字产品、景区运营与旅游服务、文化旅游融合等领域均有所涉及,客观反映出当前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及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
以浙江大丰实业为例,这家企业专注于文体广电演艺的高端装备制造及系统集成,是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G20杭州峰会、金砖厦门峰会以及连续二十六年的央视春晚舞台的重要智造商;公司在技术创新上填补了国内外多项技术空白,并牵头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参与制定了22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累计获得专利1000余项,其中2023年新获专利授权35项,展示了中国文化智造的实力。
(三)从首届“成长性30强”主营业绩看,虽然成长性文化科技企业普遍为轻资产型企业,净资产比重较低,但部分企业在主营收入和净利润方面表现出色,显示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也有部分文化企业尚未公布2023年企业主营收入或净利润数据),这可能意味着其资产积累和盈利能力方面并不乐观,需要进一步优化经营策略,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首先,从主营收入来看,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以61.6亿元的收入位居榜首;紧随其后是福建广电网络、央广传媒和北京点众科技,营业收入依次为52.73亿元、50.12亿元和50亿元,分别位居第二、第三和第四名。此外,华夏电影(37.44亿元)、上海玄霆娱乐(36.5亿元)、力方数字科技(28.98亿元)、大丰实业(18.97亿元)、武汉理工数字(18.73亿元),以及内蒙古新华发行(17.92亿)和咪咕文化(15.7亿元)也都突破了15亿元。
其次,在企业净利润方面,武汉理工数字以6.1亿元的净利润遥遥领先,紧随其后的是江苏新华报业传媒的4.3亿元和内蒙古新华发行的3.15亿元,央广传媒则以3.07亿元暂居第四位。与此同时,按净利润增长率比较,魅力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的净利润增长了916%,显示出极高的增长速度;陕西华夏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的净利润增长了202%,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再者,从企业净资产比较分析,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净资产高达100.2亿元,远超其他企业(部分企业未公布净资产数据);锋尚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为33.1亿元,排名第二;成都力方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则以净资产6.86亿元,位列第三。显示出这几家企业在资产积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然而,净资产的高低并不直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如咪咕文化的净利润未公布,可能存在盈利能力不足的问题。
综上所述,首届“成长性30强”企业在轻资产运营模式下,通过内容创新和市场拓展,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双增长,展现出良好的成长性和市场竞争力。虽然各企业之间的财务表现差异较大,但求新求变、向“新”而行的方向基本一致。为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在优化营商环境、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文化科技型企业更多关注和支持。
结语
自2008年首届“全国30强文化企业”名单公布以来,经过十六载市场砺炼与洗礼,全国共有480家次、88家文化企业先后荣登榜单,几乎涵盖了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影电视、文化投资运营、文旅休闲娱乐等传统领域,还将触角延伸到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数字动漫游戏、文化旅游设备制造等新兴领域,映射出中国文化产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和创新活力。
特别是“2024·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及“2024·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重装亮相,不仅是对中国文化企业综合实力的一次全面检阅,也是对中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一次深刻洞察。我有理由相信,在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下,还会有更多的中国文化“航母”扬帆起航,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主题阅读
☉速看!2024全国文化企业30强、成长性30强名单发布☉2023第十五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简介及述评☉新鲜出炉!第十四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和简介推荐收听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三川汇文化产业】已运维4000多期(持续十多年,跨越4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8000多篇。【三川汇文化产业】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
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三川汇文化产业」,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请给无花果打赏,您的打赏,平台都会给到作者个人